【老建筑说故事】太平人熟悉的天主教堂 圣雷士教堂 罗马式建筑

位于太平德修女中旁的圣雷士教堂,是太平人所熟悉的天主教堂之一,这座具有罗马式建筑特征的教堂于1899年建竣,今年已步入了120年历史。

虽然具有百余年历史,但圣雷土教堂并不是太平最早创办的教堂,这座教堂的前身,即创立于1875年的圣母圣心天主教堂,是太平甚至是全马最早的罗马天主教堂。

前身是圣母圣心堂

圣母圣心天主教堂位于太平华联坐中前,由于周遭有吉辇堡勿国民中学及女童军礼堂国统,要前往教堂心须由小径进入,因此许多人并不知道这座教堂的存在。

圣母圣心堂的创办历史必须追溯到在1874年拉律战争结束,以及邦咯条约签署后的发展。当时,英殖民地政对开始干涉马来半岛的政治及经济,而太平首当其中。天主教及基督教也随着英殖民政府的政策扩大了传播的范围,神父阿拉德在1875年抵达太平吉辇堡勿区,并在一座小山上兴建了我国第一座罗马天主教堂一圣母圣心教堂。

当年在兴建时,这座小教堂只是一座简单的木盖教堂,过后当天主教徒的人数逐渐增多后,教会才于1884年建了现有的新教堂。

这座教堂除拥有宏伟的外观,也有宽大的礼堂,可供数百名教徒一齐举行弥撒,或举办其他活动,在当年,可说是一座极具气势及相当大的教堂了。在教堂外,建有一尊铁铸的耶穌像纪念碑,以纪念该教会的神父阿拉德、马泽里及格雷尼尔,并记载了他们诞生, 担任神父及逝世的年份。

3个铜钟呼唤教徒祈祷

圣母圣心堂在1897年时也安装了3个大小不一的铜钟,作为呼唤当时住在附近的教徒进行早晨弥撒、 祈祷及晚祷。有关最大及最小的钟,过后被移至圣雷士教堂,中型的〝约瑟伯莎〞钟则保留给圣母圣心堂。

教堂后部山脚下则是一个小坟园,拥有多个教友的坟墓,而在80年代,还发现有10个光绪年间的华裔墓碑,最早的可以追潮到光緒10年,而碑上刻有“耶稣”字眼,证明了本地一些华裔在百多年前,便接受了福音开始信奉天主教。在上述清朝时期的墓碑,有一个是3岁小孩子的墓碑,而这些被发现的墓碑过后获得了重新安顿。

教友增另建圣雷士教堂

由于教堂的华印裔教友不断增加,到了1898年,该教会获得殖民地政府拨出修道院路旁的一片地段,并通过教友的捐献在翌年兴建了新教堂,就是日前的圣雷士教堂了。

当圣雷士教堂在全面投入服务后,圣母圣心堂曾于1938年暂时关闭,至1952年才重新开放至今,继续扮演其传福音的角色。

在1997年5月18日,两个堂区进行合并,命名为“太平天主教会”,而首任神父是黄柄隆神父。

刘开祥:教徒不分种族 语言

大平圣雷士教堂神父刘开祥受访时表示,圣母圣心堂及圣雷士教堂的建立,主要是不分种族及语言,为各族教徒提供信仰上的需要。

他说,除了精神上的寄托外,教会在创立百全年来,也在太平创建了德修中小学,让居民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。

“其实,天主教会也没忘记从事慈善工作,诸如创办教会医院、安老院及孤儿院等,这符合了教会的教义。”

信仰回归人类善良本性

刘开祥指出,其实信仰宗教最重要是要学习如何懂得做人,并成为一名好人,以回归人类的善良本性。

他说,学习做个好人是福音的精神及价值,而非有一些利用宗教来达到个人的私欲,这是不怡当的。 他表示,太平天主教会在创立百余年来,便默默进行传福音工作,让教徒通过信仰产生推动力,并从事慈善公益等事业,以照顾穷人及无助的人。

拉律峇登司南马县逾4000教友

目前太平天主教堂在拉律峇登及司南马县,拥有超过4000名教友,而该堂每年也主办圣诞节、复活节、农历新年庆典等节目,与教友及居民同欢共庆,以拉近社区居民的关系。

圣雷士天主教堂的礼拜堂比圣母圣心教堂的礼堂大了许多,可以容纳更多的教友进行弥撒及其他活动。该教堂所处的环境闹中带静及清幽,教堂的左侧也建有近3楼高的钟楼及耶稣像,还有假山及流水池等,环境非常清幽,极适合作为宗教活动场所。

【圣雷士教堂 St Louis Church】

地址:288, Jalan Convent, Kampung Jambu, 34000 Taiping, Perak.

电话:05-807 2786

网站:https://www.taipingcatholic.org/

社群媒体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aipingcatholicchurchofficial/

资料来源:(星洲日报)

【老建筑说故事】太平人熟悉的天主教堂 圣雷士教堂 罗马式建筑 https://www.sinchew.com.my/?p=2834396

Scroll to Top